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日前正式公布「競爭力指南針(Competitiveness Compass)」,並宣示將在未來五年協助歐洲成為開發、製造與上市未來技術及潔淨產品的領導者,該計畫承襲由前義大利總理Mario Draghi主導的報告建議,結合三大支柱與五項橫向推動力,為歐盟在創新、綠色轉型與安全方面帶來全新路線圖。
在「創新及生產力提升」方面,主席強調需加速新創崛起,以扭轉歐洲創新活力不足的現況,執委會將提出AI工廠倡議,讓新創可借力歐盟超級電腦培訓AI模型,並發布Apply AI策略推動製造、能源等產業全面導入AI,另將針對量子、先進材料、生物科技及機器人等重點領域提出行動計畫;推出「歐盟新創與擴張策略」,並研議「第28法域」,在破除跨國公司面臨的法規差異上提供單一規則。
「減碳與競爭力並進」則是第二支柱,主席明確表示,歐盟將堅守綠色新政目標,並將推出「可負擔能源行動計畫」緩解高昂能源成本,「潔淨產業協議」將聚焦以競爭力推進減碳步伐,同時針對鋼鐵、金屬、化工等能源密集產業及汽車業制定行動方案。
第三支柱著眼「降低過度依賴並強化安全」,歐盟將擴大現有對外貿易協定網路,發展新的綠色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並推行共用購買機制AggregateEU以取得關鍵原材料,執委會同時將推動未來歐洲防務白皮書及安全策略,以維護供應鏈穩定。
除三大支柱外,「競爭力指南針」列出五項橫向推動力,包括精簡法規、深化單一市場、暢通資金與投資、推廣技能就業,以及成立「競爭力協調機制」,主席呼籲成員國應加速行動,強調這是歐盟領袖在「布達佩斯宣言」中一致同意的路線,唯有快速且團結,才能讓歐洲於全球經濟變局中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