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貿工部旗下的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 of Singapore, CCS)發布《反漂綠與品質宣稱指引》(Anti-Greenwashing Guidance),協助企業在宣傳商品、服務與企業永續表現時,避免誤導性環保宣稱,提升市場資訊透明度。
重點速覽
- 新加坡 CCS 發布新版反漂綠指引,規範企業綠色宣稱準則。
- 指引提出五大原則:真實準確、清晰易懂、具意義、資訊充分、可被證實。
- 針對「環保」、「永續」、「綠色」等模糊用語給出警示。
- 2022 年 CCS 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網路商品宣稱內容含糊、不具佐證。
- 目標是保障消費者權益,促進以真實環保行動為基礎的公平競爭。
背景
CCS 指出,隨著永續行銷風潮興起,部分企業利用模糊或誇大的「綠色宣稱」吸引消費者,導致市場資訊混亂。2022 年,該機構曾針對線上環保商品展開調查,結果顯示 逾半數產品宣稱內容不具明確說明或證據,且常使用「環保(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綠色(green)」等模糊語彙,使消費者難以理解真實環境效益。
CCS 近期已對數起誤導性環保宣稱展開執法行動,因此決定發布此份新指南,提供企業具體依循原則,以防漂綠行為(greenwashing)。
五大原則詳解
新指南提出企業應遵守以下五項核心原則:
- 真實與準確(Claims should be true and accurate)
宣稱必須經查證,並定期更新,避免任何誤導性內容。 - 清晰易懂(Claims should be clear and easily understood)
應以一般消費者可理解的語言表達,避免行話、模糊字眼與誇張圖像。 - 具意義(Claims should be meaningful)
強調實質產品特性或改善,而非宣傳常規或微小改進。 - 資訊充分(Claim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material information)
提供支持資料與限制條件,讓消費者能及早取得完整資訊。 - 可驗證(Claims should be supportable by evidence)
所有宣稱應以可信且具時效性的證據佐證,確保宣稱目標合理可達。
政府觀點與產業影響
CCS 執行長許文傑(Alvin Koh)表示:「我們希望所有環保與品質宣稱都能基於事實,而非空洞承諾。只有提升透明度,消費者才能做出明智選擇,市場競爭也才能建立在真實的永續行動上。」
分析人士指出,此舉不僅有助於消費者保護,也有助於企業在 ESG 溝通中建立信任。隨著新加坡加強永續金融與企業揭露要求,此指南將成為企業市場宣傳與報告的一致參考依據。
後續觀察
CCS 表示,未來將持續監測市場環保宣稱趨勢,並針對誤導性行為採取執法措施。當局同時鼓勵企業採用第三方驗證與透明揭露方式,確保永續溝通符合實際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