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宣布發布全新國際標準《ISO 17298:Biodiversity for organizations》,為企業與機構提供一套系統化方法,以評估並管理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影響、依賴、風險與機會。該標準被視為全球企業自然資本管理的重要里程碑。
重點速覽
- ISO 發布新標準《ISO 17298:Biodiversity for organizations》。
- 旨在協助企業評估與管理生物多樣性風險與機會。
- 與 TNFD、SDGs、ISO 14001、ISO 26000 等框架互通。
- 由來自 60 多國的專家共同制定,TNFD 擔任協作組織。
- 支援企業產出具比較性與投資價值的自然相關資料。
新標準應對自然風險挑戰
根據 ISO 說明,全球超過一半的 GDP(約 44 兆美元)中度或高度依賴自然資源,企業因此面臨來自監管、聲譽與營運的多重壓力。然而,由於缺乏共通的生物多樣性框架,過去各界的實踐方法零散、難以比較。
ISO 永續與夥伴關係主管諾莉亞·加西亞·內布拉(Noelia Garcia Nebra)指出,新標準的目的在於「提供一條結構化路線圖,協助組織評估自然相關影響,並有效地將其納入策略與治理」。
融合治理與風險管理
Garcia Nebra 強調,ISO 17298 將生物多樣性納入企業核心治理與風險管理,而非僅限於永續報告層面。
新標準可協助企業:
- 評估營運與供應鏈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 在營運與景觀層級上設定優先行動與可衡量目標;
- 監測進展並整合至整體永續策略。
TNFD 與全球框架接軌
ISO 17298 的制定由 60 多個國家專家參與,並與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 合作。
TNFD 技術總監艾蜜莉·麥肯錫(Emily McKenzie)表示:「ISO 17298 延續了 TNFD 的 LEAP 方法(Locate, Evaluate, Assess, Prepare),有助於在國際間統一概念與術語,並推動企業在策略與營運中納入自然考量。」
除 TNFD 外,新標準亦與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ISO 26000 社會責任 及 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 保持一致,形成跨標準的整合性架構。
推動自然正向經濟
ISO 標準化總監馬可·羅西(Marco Rossi)表示:「ISO 17298 適用於各類組織,從中小企業到公共機構與城市,均可用於建立可比較、可投資的生物多樣性資料,推動自然正向經濟(nature-positive economy)。」
他補充指出,此次發布僅為生物多樣性標準體系的開端。未來 ISO 將陸續推出相關標準,包括「生物多樣性術語」、「淨增益(biodiversity net gain)」及「原生物種產品分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