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智庫 Ember 發布報告指出,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在 2025 年上半年首次超越燃煤,達到 5,072 太瓦時(TWh),高於燃煤的 4,896 TWh,成為全球電力史上的關鍵轉折點。
重點速覽
- 全球再生能源上半年發電量達 5,072 TWh,首度超越燃煤的 4,896 TWh。
- 中國與印度貢獻主要增長,中國太陽能成長 43%、風能增長 16%。
- 再生能源滿足全球新增電力需求,避免化石燃料增長。
- 美國與歐洲燃煤使用回升,與亞洲形成鮮明對比。
- Ember 指此為能源結構百年來最重大轉折。
歷史性轉折:再生能源超越燃煤
根據全球能源智庫 Ember 最新統計,2025 年上半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達 5,072 TWh,首次超過燃煤的 4,896 TWh。Ember 電力分析師瑪烏戈莎塔·維亞特羅斯-莫蒂卡(Małgorzata Wiatros-Motyka)表示:「太陽能與風能的成長速度已足以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的增加,這是能源轉型的關鍵轉捩點。」
報告指出,全球電力需求同期上升 2.6%,但新增需求已完全由再生能源滿足,顯示化石能源增長首次被「零碳電力」全面取代。
亞洲引領全球能源轉型
中國與印度是此次全球再生能源超越燃煤的主要推手。
- 中國 太陽能發電量年增 43%,風能成長 16%,化石燃料發電則下降 2%。
- 印度 太陽能成長 31%,風能增長 29%,煤氣發電下降 3.1%。
中國的政策補貼、低價太陽能與大型儲能投資推動產能擴張;印度則持續落實「500 GW 非化石能源目標」,加速電網整合與地方再生能源投資。兩國的發展抵銷了歐美因氣候與政策波動帶來的燃煤回升。
西方市場化石燃料回潮
相較之下,美國與歐洲再度出現化石燃料反彈。
- 美國 燃煤發電增加 17%,天然氣下降 4%。
- 歐盟 天然氣發電上升 14%,燃煤微增 1.1%。
這一變化與政治與氣候條件有關。川普總統上任後,以「能源獨立」為訴求,撤銷多項環保政策並放寬煤礦開採。歐洲則因乾旱導致水力發電減少,不得不動用燃煤與天然氣備載容量。
太陽能成為全球電力成長主力
報告指出,太陽能為 2025 年上半年再生能源增長的核心力量,貢獻全球新增電力需求的 83%。風能則增加 97 TWh,兩者合計足以抵消化石能源增長。
自 1975 年以來,太陽能成本已下降 99.9%,使其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電力來源,並連續三年成為新增電力中成長最快的能源。
對氣候與金融市場的意涵
Ember 指出,這一轉折意味全球電力增長已可在不增加化石燃料使用的情況下實現,符合《巴黎協定》的減碳軌跡。
然而,報告也警告,若要維持成長勢頭,需持續投資電網升級、儲能技術與政策穩定性。國際能源署(IEA)提醒,若供應鏈瓶頸與政策不確定性持續,2026 年再生能源部署可能放緩。
對投資者而言,太陽能與風能的市場主導地位愈發穩固,將成為長期資產配置的核心。再生能源吸收全部新增電力需求的能力,也意味傳統能源投資風險正加速上升。
展望:由陽光與風重塑的未來
Ember 評估,全球電力結構正迎來百年來最大變革。隨著再生能源首次超越燃煤,全球能源市場的權力重心正從碳密集產業轉向低碳科技。
未來轉型能否持續,將取決於先進經濟體能否逆轉化石燃料回潮,以及亞洲市場能否保持建設動能。
Ember 指出:「全球電力的未來,正由陽光與風重新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