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AI推動資料中心耗電大增 美國電力需求成長近半源自資料處理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隨著AI快速發展,美國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在2030年前佔美國新增電力需求近一半,使資料處理所消耗的電力超越鋁、鋼鐵、水泥和化工等所有高耗能製造業的總和。

報告指出,AI的快速應用將導致全球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在未來五年內翻倍,到2030年時,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消耗量將與目前日本全國的總耗電量相當,在先進經濟體當中,資料中心將成為未來數年電力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帶動許多國家的電力產業在多年的停滯後重返成長軌道。

國際能源署執行主任Fatih Birol指出:「AI已成為能源領域最重要的趨勢之一,但政策制定者和市場一直缺乏有效工具來全面理解其影響。」他特別提到,美國新增電力需求有近半將來自資料中心,日本的比重更將超過一半,馬來西亞也將高達五分之一。

在滿足資料中心新增電力需求的能源供應方面,報告指出,各國將會運用多樣化的能源來源,其中再生能源與天然氣因成本競爭力佳、供應穩定,將成為主要的選擇。

不過,IEA也警告,各國仍面臨若干不確定因素,包括AI技術的普及速度與實際生產力表現,以及能源效率改善的速度能否跟上需求成長,還有能源基礎設施是否會成為未來的瓶頸等。

此外,AI對能源安全的影響也具雙面性,一方面AI技術已成為能源公司防範網路攻擊的重要工具,但AI也同時加劇網路攻擊的複雜性與頻率,過去四年來針對能源基礎設施的網路攻擊數量已增加三倍;另一方面,資料中心所需設備中使用的關鍵礦物需求也隨之增加,目前這些關鍵礦物的供應高度集中於少數國家,恐將造成供應鏈風險。

雖然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增加將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但從整體能源部門來看,此增加幅度並不顯著,若AI技術能廣泛應用以提升效率,反而有望減少其他產業的排放量,達到碳排放的抵銷,此外,AI在科學研究領域的應用,也有望推動電池和太陽能光電等潔淨能源技術的創新與突破。

Birol博士強調:「AI崛起已經將能源產業推至當代最重要的技術革命前緣,但AI只是一個工具,我們的社會、政府與企業必須決定如何使用它。」他表示,IEA將持續提供資料與分析,並搭建各方對話的平台,協助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妥善應對AI時代能源產業的未來。

IEA於報告中呼籲,希望充分利用AI潛力的國家必須盡速加速投資於發電與電網基礎設施、提高資料中心能源效率及靈活性,並強化政策制定者、科技界及能源產業間的對話與合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