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密集磋商,各國於週五在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會議上達成了一項歷史性的協議,將全球航運產業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設為2050年淨零排放,並推出強制性燃料標準與全產業碳定價機制,此協議預計2025年10月正式通過,並自2027年起生效。
此新框架適用於所有總噸位5000噸以上的大型遠洋船隻,這些船隻占全球航運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5%,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Arsenio Dominguez稱這次突破為各國合作精神的展現,並表示:「此次批准的MARPOL公約附件VI修正草案,象徵著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航運現代化的共同努力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證明了國際海事組織履行其承諾的決心。」
此次通過的協議包含兩大主要措施:一是逐年降低航運燃料溫室氣體強度的全球燃料標準;二是對排放量超標的船隻徵收碳排放費用,超過限額者須購買補救單位(remedial units)以抵銷多餘排放,同時,零或接近零排放的船隻將獲得財務獎勵,透過市場機制推動航運業轉型至更潔淨的燃料與技術。
新框架也設立了「IMO淨零基金」(IMO Net-Zero Fund),碳定價徵收的資金將用於支持開發中國家的航運減碳創新、研究與基礎建設,並緩解最易受氣候影響的國家,如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和最不發達國家(LDCs)所承受的負面經濟衝擊。
由於航運排放約占全球排放總量3%,且過去一直缺乏強制性的全球規範,因此此次協議被視為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談判過程並非完全順利,包括美國在內的十餘個國家原本反對該框架,最終透過投票表決通過。
新框架預計於2027年起正式生效,以便業界能有時間適應新要求,並投入替代燃料與技術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