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新版《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將於10月生效,將取代債券市場和貸款市場原本分別使用的兩份綠色清單,目的在於減少市場碎片化並降低金融機構法遵成本。
為什麼統一綠色分類標準對中國重要?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中國專案負責人謝文宏表示,此舉將有助於整合金融目標與實體經濟轉型需求之間的差距,「在中國和全球,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是,金融部門在綠色轉型方面往往領先於實體經濟,但卻難以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永續發展研究員蘇婷表示:「更新後的、更加整合的目錄是提高市場效率和確保市場誠信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新分類標準涵蓋哪些擴展領域?
更新後的分類標準大幅擴展綠色經濟活動範圍,包括氣候適應性、甲烷減排,以及首次納入的客運鐵路,該框架還新增了綠色貿易和消費領域,貿易條款支持節能設備和綠色技術進出口,綠色消費則引導消費者需求轉向永續產品,可能催生綠色消費貸款和抵押貸款等產品。
謝文宏指出:「預計將為各行各業採取更環保的做法提供急需的動力。雖然其有效性還有待觀察,但這一舉措可以降低消費者成本,激勵製造商,推動創新,進一步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
實施仍面臨哪些挑戰?
專家指出,該標準在試點階段仍與其他過度融資標準重疊,需要向市場參與者更清楚地說明如何處理模糊地帶以避免重複計算,同時由於中國的綠色溢價低於其他發達市場,以目錄為基礎制定的政策激勵措施將在推動市場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